初十外去打公,初九能送老祖宗吗
能,初十外去打公,初九能送老祖宗,在外打工能给祖宗烧香,在你住处或附近的寺院立牌位即可供奉。
家里供奉的祖先,成神的称为“祖神”或家神,未成神的称为“祖灵...
东北年俗||送神
东北有句老话:请神容易送神难。
这里的请神和送神,其实不是东北年俗里的接送神,而说的是萨满跳大神的程序,以后有机会给大家介绍。
关于接神的年俗,我曾在 《东北年俗记忆》 中有过描述。
文中这样写道:“夜幕降临了,到了家家接神的时间。
接神就是接神仙的意思,也就是接自己家的祖先回家过年。
接神的地点在村里的十字路口。
去接神的时候需要拎一盏灯笼,拿一撮香和一些纸钱。
到达十字路口后,把香点燃插在雪地里,再把烧纸点燃烧掉。
然后冲着西南方向跪地磕头,嘴里念叨:“老祖宗回家过年了”。
然后起身,大人拎着灯笼带孩子们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不许说话,大概是因为老祖宗跟在身后,怕惊扰了祖先。
”
说到接神,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听到的一个笑话,这是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真实的故事。
说的是有一家过年去接神,待在十字路口鬼神聚集的地方上好香燃烧了纸钱磕罢头,大人们带领孩子起身准备带领一众祖宗回家过年的时候,照例说了一句:“老祖宗回家过年啊”!
然后大人带着孩子从地上爬起来,转身往回走。
这是,突然后面传来一句:你们先走吧,马上到!
祖宗突然显灵,吓得谁也没敢回头看,大人带着孩子就往家里跑。
回到家后,据说大人仍然双腿发抖,祭祖的仪式也没有进行,倒在炕上好几天没起来,竟然被吓出一场大病。
后来村里人传出去谁家接神老祖宗显灵了,把后代人吓出病来了。
然后有人出来说是他路过十字路口,看到某某家在接神,顺口说了一句:你们先走吧,马上到!
被吓出病的人听说以后,病也就好了。
吓唬人的人从此被很多村民所厌恶。
接神祭祖这么神圣的事儿,怎么能开玩笑呢!
东北农村接送神的习俗,应该不是关外满族人、女真人等当地原驻民的习俗,而应是那批闯关东的关里人带过来的年俗。
我小的时候,村里过年供奉祖宗,有的人家供到初二撤供,有的初三撤供,有的初六撤供,还有的人家供奉到正月十五撤供。
老祖宗被接回来过年后,待年过去了,还要被送走,也就是所谓的送神。
送神也是夜晚时分。
一般要晚上七点以后,讲究早接晚送,让老祖宗在家多待一会儿,和家人们多团圆一段时光。
送神时,要煮饺子上供,让在家过年的祖宗吃最后一顿饭。
开饭前,仍然要点燃蜡烛,上香,再用铁盘子倒点白酒用点燃,表示老祖宗喝最后一顿酒。
待蓝色的火焰燃烧完毕后,由爸爸带着孩子们给祖宗磕头,在祖宗面前烧几张纸,应该是给祖宗拿的路费钱,然后拎着灯笼,大人们带着孩子,祖宗跟在后面,前往接祖宗的十字路口送祖宗。
到了以后,再上香、烧纸,然后面向西南方向磕头,嘴里念叨“老祖宗来年再回来!”
起身回家,路上仍然不说话。
到家以后,女主人已经把供品撤下来,这时要把糖块、水果分给孩子们吃,据说吃供果不仅消灾免难,还能身体健康。
一个家族里有几个男孩的,只在一家供奉祖宗,一般是长子长孙。
如果老人和最小的儿子过,家谱就随老人在最小的儿子家存放和供奉。
每逢过年,其他几个兄弟都会拿些供品到保存家谱的哥哥或弟弟家,给老祖宗上供,回来祭拜祖先。
我家是初三送神的。
每年我都会在初二从城里赶回哥哥家,不能接神,送神是必不可少的。
今年送神和每年不同。
今年家里的炕头没有了妈妈,妈妈的相片被摆上了供台,妈妈的名字被写上了家谱,妈妈被儿孙们接回来过年,然后又被儿孙们送走。
春节祭祖的时间和禁忌?
春节是人神沟通的最佳时期,如果能够相互沟通、相互和 谐,自然会身体健康,事业顺利。
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有条件到陵园墓地祭拜祖先的,最佳时间是除夕日的上午。
有些人习惯提前几日祭祖,其想法是早点给祖先送去钱财和供品。
这是不正确的,神灵世界只在除夕这天才给灵体们放假,才能收取钱财和享用供奉。
祭拜早了等于提前备好了酒席,客人到了酒菜已经凉了,事要做到点上才管用。
如果不能回乡祭祖,可以在除夕晚上到十字路口烧些钱纸,注意要在钱纸上写明祖先埋葬的地址,落款写烧纸的地址就可以了。
烧纸前要在地上用木棍画一个圆圈,钱纸在圈里面烧,以防被别的鬼抢去。
烧纸的时候要向圈外扔几张,打发外鬼。
二、祭拜程序。
要先摆供品、酒水,点上香;在香火落下去以后再烧纸钱,纸钱烧完后在坟墓周边燃放爆竹,不要在摆供品的地方或者墓顶上燃放;有的人喜欢供奉、烧纸和放炮一起来,这是不行的,供了也白供。
祖先在享用祭品时没有时间收钱财,顾了收钱吃的又被抢走了,有的刚一伸手拿钱又被鞭炮炸跑了,结果是没吃好,钱也没拿着。
个人不赞成放鞭炮,就如我们正在休息,不喜欢突然被鞭炮声打扰。
先灵也是如此。
三、有条件的在吃年夜饭前把祖宗供奉起来,初五送老祖宗回家,就是把祖宗送回坟地去了。
也有的地方是过了元宵节送老祖宗,或者是初三送,祖宗在家过年的期间禁止骂孩子,因为骂孩子就会把祖宗捎带上了。
年夜饺子煮好了先把第一盘供在祖先牌位前面,倒上酒、燃起香,在屋外燃放鞭炮,这叫接神。
农村平房一般是在院子里燃起篝火,摆上供桌接神。
四、初三早上,用三张黄纸点燃后带着火送出房门,这是送神,把祖先送回墓地老家。
家里供的三代宗亲怎么送走?
您好。
除夕傍晚祭祖的时候,家里男丁先要去坟地或者村外道边,焚香化纸,最年长者要说恭请三代宗亲回家过年。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习俗,我们这是正月初二送走,正月十五再请回来,正月十六再送走
祖先牌位是正月初一供到初六吗
在我国各地风俗不同、供的时间就不同。
多数的地方在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将家谱【祖先牌位】挂好、供至正月十六早上吃过饺子后送走。
兴平农村过年供奉先人的风俗
请先人 请先人是兴平人在春节前必定会进行的传统风俗。
每年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在厅堂安置一张桌子,擦洗得干干净净,布置得十分整洁,把先人的牌拉供奉在上面,这是先人回家过年的地方。
除夕下午,人们把庭院打扫干净,家宅诸神安好后,把大门的对联、门神和院内院外各种喜庆贴子贴好,家里一片吉祥喜庆的景象。
人们就拿着纸香去坟里请先人。
在坟头把香点着看好,带上一炷点着的香,走时叫一声:"爸,妈,或爷爷,婆婆,咱们回家过年。
"一直带回家,插在供桌上的香炉里--先人的牌位前,这就象征着先人回来了。
然后,给家宅诸神和先人牌位前看香点蜡,忙完后,家家在门前放炮,迎接新年的到来,告诉人们就要过年了。
此后从初一到十五,每天早晚都要给家宅诸神和先人们看香,吃饭时还要给先人献上一碗饭,在子孙们的心目中,他们和自己一起过年了,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感谢先人们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不管先人们活着的时候,子孙们如何对他们不好,但这样的敬奉确是虔诚的、恭敬的。
直到十五下午,人们用同样的方法,把先人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