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年俗||送神

东北有句老话:请神容易送神难。

这里的请神和送神,其实不是东北年俗里的接送神,而说的是萨满跳大神的程序,以后有机会给大家介绍。

关于接神的年俗,我曾在 《东北年俗记忆》 中有过描述。

文中这样写道:“夜幕降临了,到了家家接神的时间。

接神就是接神仙的意思,也就是接自己家的祖先回家过年。

接神的地点在村里的十字路口。

去接神的时候需要拎一盏灯笼,拿一撮香和一些纸钱。

到达十字路口后,把香点燃插在雪地里,再把烧纸点燃烧掉。

然后冲着西南方向跪地磕头,嘴里念叨:“老祖宗回家过年了”。

然后起身,大人拎着灯笼带孩子们往回走。

回去的路上不许说话,大概是因为老祖宗跟在身后,怕惊扰了祖先。

说到接神,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听到的一个笑话,这是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真实的故事。

说的是有一家过年去接神,待在十字路口鬼神聚集的地方上好香燃烧了纸钱磕罢头,大人们带领孩子起身准备带领一众祖宗回家过年的时候,照例说了一句:“老祖宗回家过年啊”!

然后大人带着孩子从地上爬起来,转身往回走。

这是,突然后面传来一句:你们先走吧,马上到!

祖宗突然显灵,吓得谁也没敢回头看,大人带着孩子就往家里跑。

回到家后,据说大人仍然双腿发抖,祭祖的仪式也没有进行,倒在炕上好几天没起来,竟然被吓出一场大病。

后来村里人传出去谁家接神老祖宗显灵了,把后代人吓出病来了。

然后有人出来说是他路过十字路口,看到某某家在接神,顺口说了一句:你们先走吧,马上到!

被吓出病的人听说以后,病也就好了。

吓唬人的人从此被很多村民所厌恶。

接神祭祖这么神圣的事儿,怎么能开玩笑呢!

东北农村接送神的习俗,应该不是关外满族人、女真人等当地原驻民的习俗,而应是那批闯关东的关里人带过来的年俗。

我小的时候,村里过年供奉祖宗,有的人家供到初二撤供,有的初三撤供,有的初六撤供,还有的人家供奉到正月十五撤供。

老祖宗被接回来过年后,待年过去了,还要被送走,也就是所谓的送神。

送神也是夜晚时分。

一般要晚上七点以后,讲究早接晚送,让老祖宗在家多待一会儿,和家人们多团圆一段时光。

送神时,要煮饺子上供,让在家过年的祖宗吃最后一顿饭。

开饭前,仍然要点燃蜡烛,上香,再用铁盘子倒点白酒用点燃,表示老祖宗喝最后一顿酒。

待蓝色的火焰燃烧完毕后,由爸爸带着孩子们给祖宗磕头,在祖宗面前烧几张纸,应该是给祖宗拿的路费钱,然后拎着灯笼,大人们带着孩子,祖宗跟在后面,前往接祖宗的十字路口送祖宗。

到了以后,再上香、烧纸,然后面向西南方向磕头,嘴里念叨“老祖宗来年再回来!”

起身回家,路上仍然不说话。

到家以后,女主人已经把供品撤下来,这时要把糖块、水果分给孩子们吃,据说吃供果不仅消灾免难,还能身体健康。

一个家族里有几个男孩的,只在一家供奉祖宗,一般是长子长孙。

如果老人和最小的儿子过,家谱就随老人在最小的儿子家存放和供奉。

每逢过年,其他几个兄弟都会拿些供品到保存家谱的哥哥或弟弟家,给老祖宗上供,回来祭拜祖先。

我家是初三送神的。

每年我都会在初二从城里赶回哥哥家,不能接神,送神是必不可少的。

今年送神和每年不同。

今年家里的炕头没有了妈妈,妈妈的相片被摆上了供台,妈妈的名字被写上了家谱,妈妈被儿孙们接回来过年,然后又被儿孙们送走。

初二接财神时应怎么对其说

接财神应该说财神到好运到,升职发财双响炮;财神到富贵到,金玉满堂吉星照;财神到祥瑞到,事事顺利开口笑。

财神日愿你生财有道! 接财神的习俗在明清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盛行,人们为了在未来得到财神的眷顾,在新春佳节之际,摆放贡品迎接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家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尤其是商家开市,一大早就要放鞭炮,迎接财神。

初五接财神,赵玄坛最受尊拜。

许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赵玄坛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对于财富的追求比较淡薄,所以长期以来财神的观念不明确。

财富的被赋予了许多神灵,甚至可以说是一切神灵。

大约在宋代或稍早的时候,过年的习俗中出现禄马和财马。

请的神送不走吗 送灶神怎么说

送神是人们将神一年一度地送回天庭,让其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的行为。

送神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这是因为传统习俗的缘故。

那么请的神送不走吗?怎么送走? 送灶神怎么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祭灶由来 年底家家户户都送灶神,亦称过小年。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送神日,自古以来有此传承。

送神日,是灶神、门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 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

俗谚云:"送神早,接神迟",送神要早,有人就选择24 日子时0点就祭拜,也有人于早晨才祭拜。

送神后,神明回天庭向玉皇大帝禀告祭主家这一年所做善恶,因神明的美言善语会让天公恩赐福报,这就会决定明年一整年的好运,所以大家会让神明吃糖讲好话。

怎么送神 祭灶仪式就是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三午夜前举行,由家中男主人主祭。

这是因为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传统。

实际上往往是男性先祭,女性后拜,男女共同参与。

送灶仪式过后,小孩子们就开始分食灶饼、灶糖、麻球了。

祭灶神的贡品不需各种肉类,只需祭上一些“糖瓜”,让灶神尝点儿甜头,不说坏话,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

怎么送灶神 1.吃“祭灶果” 老宁波祭灶有一种特殊的供品,叫“祭灶果”。

此物老少咸宜,人缘广泛。

2.糊灶马 俗话讲得好“过年掸尘贴纸马,送灶祭祖拜天地”。

天路遥远,灶王爷上天去做年终汇报的坐骑叫“灶马”,由家里手巧的人来完成,孩子们最喜欢的也是看大人扎灶马。

如何正确送神,迎神

【送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

▲灶神

粥以做纪念。

过了腊八也开始做年终大扫除的工作。

腊月十六是尾牙,这天要拜土地公,商家在当天宴请员工,过去如果老板要解雇员工,只要把白斩鸡的鸡头对准那位员工,就心照不宣了。

这天应节食物是「刈包」。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传说灶神是天上派来住在每户人家的,年底会返天报告该家一年善恶,由天帝分别给予吉凶,人们为了让灶神说好话,就用丰盛的祭品贿赂他,黏住他的嘴,不让他打小报告。

■除夕

这天家家户户远游在外的、分家出去的全回老家过团圆夜,围炉吃年夜饭,年夜饭里最不可少的是一条大鱼,但不可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

年夜饭吃完,家中最大的长辈坐在正厅,小辈依次拜年,拜年时发给压岁钱,通常发完压岁钱,一般人家就准许开场赌小钱了,不管赌不赌钱,一般都要守岁,守到夜里十二点,鞭炮一放,新的一年正式开始。

还要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庙宇祭拜准备「抢头香」。

■初一

根据干支来定开正时刻,一到时刻就鸣放爆竹,在神前供上甜料—红枣、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并烧金纸一同祭拜,天亮时,把春联贴在门上,点蜡烛和烧香,以清茶、甜茶、花生糖、蜜。

▲祭祖

柑、饭、发粿、甜粿、鸡鸭鱼肉为供品,祭拜神佛祖先牌位,放鞭炮后,全家一同礼拜,此即开正或称开春。

又初一除祭拜家中神佛以外,还可到所信仰的寺庙上供祭拜。

另外,初一乃一年之始,为了能有个好彩头,一家人不能讲不吉利的话、斥责、宣哗、殴打等,也不能使用刀叉,更不准破坏东西,全家男女老幼均着新衣,或去给亲友拜年,或到郊外踏青,或参加各种游戏与赌博。

□初一禁食菜汤和甜粿

初一早上要吃素菜,及不吃荤也不煮,把前天的饭菜蒸来吃,不喝菜汤,只能饮冰砂糖茶,台湾人认为如果喝菜汤,出外旅行会遇大雨,有的人初一到初三都过这样的生活。

元旦也不吃甜粿,初二才能吃,油稞要在锅中煎,台湾有句俗谚云:「煎赤赤赤」,赤有贫的意思。

□家中垃圾的处理

初一到初五这几天家中的垃圾不得拿出门外丢,要集合在一起,这是认为把家中的东西拿出去,就是把家中的福带出去。

所以即使是垃圾也要留在家里。

■初二

出嫁的女儿本来哪一天都可以回娘家的,但俗信初一回娘家会导致娘家贫穷,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

另有一说,初二回娘家是一种硬性规定的社会规范,因为以往女人地位不高,担心女子嫁出去后,遇到恶婆婆,可能一辈子都不准她回家,故有此习俗。

初二,出嫁的女子偕同丈夫以及子女们携带一些礼品回娘家拜年,回到娘家后先向祖父母及父母拜年,再分送红包给他们,而这些长辈也要分赠红包给女儿带回来的孙子。

如果家中有弟妹,当然有要分赠红包。

所以每年正月初二,娘家充满一片喜气与热闹。

■初三

▲老鼠嫁女(陕北高原剪纸艺术)

正月初三俗信为赤狗日,「赤」字的台语发音和赤贫的赤字相同,为凶日,故不宜外出或宴客。

据民间另一传说,初三晚上为老鼠的结婚日,在这一天的半夜要避免点灯,每个人都要早点入睡,洒一些食物在家中角落,表示一年的收成与老鼠共享。

早期农夫并相信这一天与老鼠结缘可因此减少鼠害造成的损失。

■初四

【接神日(农历正月初四)】

神明上天述职,禀报人间善恶,至正月初四会再返回人间,继续接受祭拜与监察人间的善恶,因此该日必须非常谨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称为「接神日」。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诸神都在送神时升天向玉帝拜年并报告人间行为的善恶,于正月初四再度下凡。

俗谚云:「送神早,接神迟。

」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却在下午四点钟左右,家家户户备牲礼果菜,并焚香、烧金纸、放鞭炮以示恭迎。

据说腊月二十四日到正月初四这段期间,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逻,监视一切事物然后上奏天神。

■初五

【迎财神(开张)】

因为这天也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初五接神更能获得吉祥如意,也期望来年生意更为兴旺,财源广进。

正月初五一般都是商人开始营业,迎接财神,称为开市或开张。

先选吉祥的时辰,把大门打开并燃放鞭炮。

另以牲礼供拜「关老爷」,关老爷被商人称为财神爷。

初五隔开即是一个过年的段落,从开正以来的新春假期一般至年初五告一段落,一切恢复正常。

■初六

正月初六挹肥,清理家中的水肥到田间灌溉作物,是开始工作的日子。

现在虽然不必再挹肥了,不过工商业还是在今天开工,这是一种传统的演化。

另外正月初六是清水岩祖师的生日,在这一天,各祖师庙都要张灯结彩准备牲礼或演戏来祭祀。

■初七

正月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八日为谷日。

传说造物者在今日创造人类,人日以七种菜为羹,日本为了驱逐邪气和疾病,学习中国在正月七日食七种菜,正月七日的七草由此而来,只是台湾现在已没有这种风气了。

■初九

【天公生(农历正月初九)】

民间俗谚说:「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贵。

正月九日乃玉皇大帝的生日,台语称为天公生。

玉皇大帝在佛教称为「帝释」,道教称「元始天尊」,儒家称为「昊天上帝」,民间信仰叫「天公」,认为是万物的创使者,最伟大的神。

半夜十二点到凌晨四点举行祭典。

祭拜时焚烧天金,天金俗称太极金,为极高贵的金纸,是祭拜天公与三界公时所用的。

■十五

【元宵节(上元)】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古代是延续农历过年的热闹气氛的节日,因此又有「小过年」之称。

【拜天官大地(农历正月十五)】

由于天官大帝地位与天公一样尊崇,所以祭拜方式与所准备的供品皆与祭拜天公生时相似。

正月十五为上元,又称元宵,也是天官大帝的诞生日,天官大帝为三官大帝之一,三官大帝指上元赐福天官紫薇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

全家人在元宵夜团圆吃汤圆,表示新年假期已过。

汤圆也称元宵,一般店里因为数量庞大,通常是用摇的,叫摇元宵。

十五的晚上有猜灯谜的活动,这是古台湾高尚游戏的一种,盛行于学者和学生间,现在则流行于各地。

除了猜灯谜,还有迎花灯的活动。

▲花灯

早年农业社会闹元宵的活动有偷葱,古时人惯说:「偷挽葱,嫁好翁。

偷挽菜,嫁好婿。

」因此未婚少女已于元宵夜能偷得他人所种得葱或菜为吉兆。

其它传统活动还有穿灯脚、听香等。

北京过年有段谚语:“(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廿三(日)糖瓜儿粘;廿四(日)扫房日;廿五(日)糊窗户;廿六(日)炖大肉;廿七(日)杀公鸡;廿八(日)把面发;廿九(日)蒸馒头;三十(日)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

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

春节期间,北京人爱逛庙会,大钟寺庙可以敲永乐大钟,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厂甸庙会可饱览古玩、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等稀奇玩意儿和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等花会表演。

基本概念:

1、送神

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

  习俗上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为「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间鉴察人们言行善恶的灶神与其它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禀报人间善恶的重要日子,以定来年人们的吉凶祸福,因此该日特别要准备相行的祭品献给灶神们,让他返回天庭时不会说太多人们的坏话,其中特别是灶神(灶君)。

民间传说灶君原为玉皇上帝的三太子,因为好色言行举止不端,所以被玉帝罚到人间的厨房灶内,终日与妇女相处,留在人间做为监察人间言行善恶的地神。

但送神后,仍有天神来接替该职,直到「接神日」后再返回人间继续其任务。

又俗称「送神风,接神雨」,是期望诸神能有风神协助早些升天;正月初四接神时,则希望能下雨,此被视为天神下凡时所携来的神雨。

在农历十二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后便可以送神,惟选择良辰吉日,尤记不可以相冲自己的属相,例如鸡年出生,便不可以选午日、卯日或辰日等。

具体可查看郑博士的的每月吉凶预报,或者查询郑博士《2011高端精英人士商务风水指南》。

2、谢灶

谢灶时间:我们常常听闻官三民四(在帝皇时代做官者皆在廿三谢灶),一般人士在廿四谢灶便可以了。

3、团年饭

在除夕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其意解取合家团聚,但现今社会上各人工作繁忙,故没有硬性了,今年最佳的团聚日子时间,就是在农历十二月廿八晚上五时后。

4、上头柱香

就是在年卅晚上的十一时十五分后在庙内上香、敬拜佛祖或神灵;如果在家中,那么要面向西方上香,祈望神佛能给全家整年的吉祥如意,生意平稳,财源畅顺。

5、开市

如果是开市,那么郑博士建议你选择一良辰吉日,同时该日不能与自己的属相冲的日子开市,取其全年顺景,生意兴隆。

具体可查看郑博士《2010高端精英人士商务风水指南》。

6、行大运

一般人士喜在新春假期作一次旅行,可以助其新的一年事事如意。

今年大利东、西二方,故朋友们如欲增加今年的运势,不妨于年初一早上离开自己家门向东或西走一回及在该处留片刻纳其旺气,增长自己全年的吉祥气场。

谢灶具体步骤:

谢灶是送行的一顿盛宴,我们举行的送别宴,需要在人家起程之前进行,否则,人家都已经离开了,还如何可以送行?所以,时间不能迟过人家离开之日,谢灶也是同样的道理。

另一方面,送行也不可能太早,十月才起行,总不能在二月就给对方设宴送行,时间上相距太远,便显得太过荒谬了。

应该在何时谢灶?

这需要先知道灶君究竟在什么时候离开人间回到天宫去。

其实,回天宫的日子是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一般来说,最好就是在这一天进行谢灶祭祀,这是最恰当的。

不过,如果因种种缘故未能在这一天进行,便应该在这一天之前,但不宜太早,勿早过十二月十四日。

也就是说,从十二月十四日到廿四之间,无论那一天都可以谢灶。

谢灶使用的供品有其特色,这与向其它神明所作的祈福有所不同,因为谢灶带有行贿的意味,故便得让灶君感到高兴,感到甜丝丝的。

谢灶供品有十二种

1、檀香三枝

檀香的香气特殊,能把祈福者的心念传递给神明。

2、长寿香三枝

这并非必要的,但如果家居环境容许设一个较大的香炉,足以容纳三枝长寿香,则可以大大增强檀香的供奉意义。

3、红烛一对

烛光发放光明,显示对于灶君的尊敬,令灶君有被视为上宾的感觉。

4、酒三杯

酒是奢侈之物,但能令人在身心上产生快感,在盛宴中。

必然不可以欠缺酒。

有佳肴而无关酒,总是美中不足。

以美酒三杯供奉灶君,让袖喝掉之后,头脑有三分酒意,乱了一点性,好忘掉一些职责,受到讨好。

酒是谢灶不可或缺之物,尤其最好使用一些优质香醇的酒。

5、茶三杯

上等名茶的价值,并不逊于名酒佳肴。

供奉灶君,可不要胡乱使用淡而无味的“便宜货”,要以少许优质,以沸水泡开浮出香味的好茶,才能讨灶君的欢心。

6、饭碗三只筷子三对

这是用来让灶君享用食品的,虽然碗内无食物,但已经含有邀请进食的意义。

7、金银纸

这是象征财宝,行贿岂能无财,有道足:财可通神!所以需要预备金银纸,奉献给灶君,让灶君高兴。

而向不同的神明祈福,其金银纸的组合会有些不同,这点可以向纸料店了解得更详细。

8、汤丸

在谢灶之前,先煮一些汤丸,其作用在于灶君有满口甜甜的感觉,向玉帝说话也比较甜,吐不出坏话来,而在想说坏话的时候,因为汤丸有黏性,黏住它的嘴巴,使袖说话不清,今玉帝听不清楚。

9、糖及其它甜品

祭祀灶君要使用糖果及其它甜品。

意义便和汤九一样。

糖分使灶君有甜甜的感觉,说话也甜一些。

可以直接用碗碟盛一些白砂糖、黄砂糖、冰糖、片糖之类,而使用麦芽糖则更妙,因为麦芽糖相当甜,而且具有相当强的黏性,以麦芽糖作为祭品,既能使灶君满口甜丝丝,也能够让麦芽糖如同浆糊那样黏着袖的嘴巴,使袖要说好话时,会说得很甜;而要说坏话之际,却又发不出声音来。

10、素菜

灶君不是素食者,吃肉吃菜都可以,否则如何当上灶君,要知道世上大多数人都是肉与菜同吃的,向灶君供献素菜,是让灶君享受素食的美味。

11、烧肉

烧肉最能突出肉食的关味,猪的鲜味亦以烧肉为最,所以可供上烧肉;整只金猪献上最理想,所谓礼多人不怪,但仅用一大片烧肉亦可。

12、水果五个

可以使用橙或苹果,给灶君生津解渴。

谢灶的祭祀仪式:

谢灶之时,要抱着欢送灶君的心情,在灶君的神位前预备一张桌子,把所有供品,包括所有食品和金银纸,整齐的放置在桌子上,中央置一个香炉。

首先点燃香烛,恭恭敬敬的拜三拜,便插到香炉上。

然后诚心祷告,跪在灶君神位前,恭敬合十,把自己的心愿和盘托出,例如求阖家平安等,并且请灶君在玉帝面前不要说坏话,多说好话,使家宅得到玉皇大帝降福。

然后,把每一杯的茶和酒,在神位前洒一点在地上,以示敬茶敬酒。

拿起金银纸,在灶君面前恭敬的作拱三次,再把金银纸递向红烛借火燃烧,放在聚宝盆焚化。

当金银纸焚化完毕之后,便算谢灶完成。

提醒朋友们注意:谢灶之后,还少不了要接灶,谢灶是送走灶君;接灶就是迎接灶君。

灶君不会永远留在天庭,上天宫是为了汇报,等到农历正月初四,便会回到人间,回到每一个家宅的厨房去“站岗”。

接灶的方式比较简单,不必使用甜品,只要一些水果,再上三炷香,然后诚心叩拜便可。

2011年正月初二凌晨几点接财神?财神在哪个方向?

2011年初一子时(0点至1点)六合大吉,可面向东北方焚香,恭请财神降临、祈求赐福赐财、平安吉祥。

民间于正月初二祭财神,鞭炮声昼夜不休,此时商家最为重视,多供三个财神,即关圣大帝、玄坛赵元帅、增福财神,供品多为羊肉、雄鸡、活鲤鱼、年糕、馒头等。

民间传说: 民间于正月初二祭财神,将火燃于酒杯中供神,据说取“火酒活鱼”之意。

送神时,把松柏枝架在芝麻秸上加黄钱阡张元宝当院焚饶,噼啪作响。

有虔诚者去五显财神庙烧头股香。

并向该庙财神借元宝(金银纸锭),即借财气,求财神保佑发财。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

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

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比干财神殿中供奉的比干形象是文官的打扮,头戴宰相纱帽,五绺长须,手捧如意,身着蟒袍,足蹬元宝。

这幅打扮跟天官很相似,最大的区别在于天官神态慈祥,笑容满面,而比干面目严肃,脸庞清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