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穷神的日子是哪天

扫穷神的日子是初六。

《岁时广记·人日》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

” 在北京等地,这一天,家中主妇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

正月初六,又称为“马日”。

这一天开始大扫除,所以称为“挹肥”。

人们在这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

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民俗: 正月初六"送穷""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

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

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

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大文学家韩愈曾写过一篇《送穷文》,其中说:"(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唐诗人姚合还写有诗《晦日送穷三首》,其中第一首云: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从最后两句可以窥见送穷风俗在当时已相当普遍。

宋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

清人俞曲园《茶香室三钞·送穷鬼》录前朝人的词有: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

关于送穷的日期,有几种说法:《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说,是在"人日"(正月初七)前一天,即正月初六。

是年初五送穷还是大年初六送穷

年初五送穷。

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

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

相关介绍: 送穷是古风。

唐代姚合《晦日送穷》诗,“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可入风俗史。

唐代于正月的最后一天送穷。

韩愈《送穷文》,结柳作车,缚草为船,送穷鬼去故就新,虽是戏墟之文,却也反映了当时的风俗。

穷神又称“穷子”,相传“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为穷子。

”颛顼为传说远古五帝之一,是黄帝之孙。

依此说来,穷和送穷,都可算“来历”久远了。

大年初六要送穷鬼,有哪些特殊由来?

到了大年初六,这也意味着春节假期到了最后一天了,初七大家都要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工作。

在初六这天,习俗也非常的多,比如要送穷鬼。

大年初六送穷鬼的由来,相传是穷神是姜子牙的妻子,为了防止春节期间穷鬼进家,门上挂红挂笺可以防穷鬼。

正月初六“送穷”也是我国古代民间的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意思就是祭送穷鬼(穷神),又称“穷子”。

传说,汉族民间传说,穷鬼是古代帝王的颛顼的儿子。

他体弱多病,性欲很强,穿着破烂的衣服,喝着稀饭。

甚至把新衣服给他,他也撕破了,或者在穿之前用火把洞口烧了,所以,人们都叫他“穷子”。

一月份的一天,穷子死了,宫人将他理葬,并说:“今天就把穷子送去。

”从此,穷子就成了人人都怕的穷鬼。

根据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唐代汉族民间便开始流行送“穷鬼”,但只有“鬼”而没有“神”。

明、清以后,才把“穷神”尊为“穷神”。

究竟是神还是鬼,谁也说不清楚。

传统春节的许多禁忌中,不倒垃圾的习俗最为突出。

民间传说,春节到初五不倒垃圾,能聚财,否则倒的是“福”。

但是,垃圾多了,毕竟影响了卫生,所以到了初六就要倒,叫“送穷”。

人倒垃圾以送穷,如此的话,一年不穷,当然也就富多了。

送别穷人的方法也不少,简单一点就是在清晨敲打鞭炮,把垃圾倒在门外。

所谓送穷,就是家里的女人要把正月初五之前的垃圾全部装进袋子里作为一个整体。

然后把垃圾扔出去。

这就是所谓的送穷人。

而贫穷指的是穷神,也可以说是送穷神。

送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垃圾是“穷鬼”象征,要打扫干净,送穷要送得远远的,可放鞭炮“崩穷”,也可出门郊游,休息几天,今天努力干活,称“恨穷”。

送走穷鬼才有好财运! 正月初六也是清水祖师诞辰。

在这天,人们要供奉素饼、水果等。

祈求清水祖师来年,能带来风调雨顺。

虽然这一习俗被人们遗忘,但是依旧有些农村地方,拜祭清水祖师,祈福新的一年里,能够保证风调雨顺。

今年的庄稼能保证有个不错的收获。

大年初六什么讲究

大年初六送穷神。

习俗:1.大扫除:初六对于很多商家来说是开业的好日子,因此这天要把店铺打扫干净,除了免得“穷鬼”上门外,也为了顾客能够有个好的消费环境;每个家庭也会在这天做好家庭卫生,因为就要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自然要把家里收拾的利利索索地,把家里不要的垃圾和旧物都给丢弃,这也是“送穷鬼”的一种表现。

2.沐浴更衣:新年的假期即将结束,过年在初五之前有着诸多的禁忌,到了初五已经破除,因此初六这天大家都会去沐浴换上新的内衣,这样可以精神焕发地投入工作中去,而且洗去身上的灰尘也有送走“穷鬼”的寓意,因此初六这天的澡堂都会人满为患。

3.出门溜达:初六这天穿上新袜子出门溜达一圈,也有着把“穷鬼”踩在脚底,使其不得翻身的寓意;初六这天的“六和路”谐音,很多人也会在初六这天返回自己工作的城市,这天出门寓意“路路通顺”新的一年能够诸事顺利。

4.给员工发红包:大年初六按照传统是同事之间拜年的日子,这天即使没有上班,大家也开始准备第二天上班的事宜,这个时候大家会在工作群里互相拜年,因此作为老板要在这天给员工发红包,以求新的一年能够事事顺利生意兴旺;如果是已经开门营业和工作的单位,这天老板或领导也要下来走访给员工拜年,以求大家能够新的一年凝心聚力共创好成绩。

5.吃吉祥果:初六是“送穷鬼”的日子,因此家家都会摆上寓意吉祥的果品,以求个万事顺利如意,比如橘子的大吉大利;橙子的心想事成;苹果的平平安安等,也为即将开启的新一年工作谋个好彩头。

禁忌:1.忌破衣烂衫:过年期间很多人都呆在家里过年很少出门,大多数人可能就只穿一身内衣就过了这个年,到了初六这天就要穿上崭新和干净的外衣出门走走,这个时候切忌再穿破衣烂衫,尤其是破洞的袜子,因为传说中“穷鬼”就是这样的打扮。

2.忌争吵和斤斤计较:大年初六是讲究诸事顺利的一天,这天切忌与人争吵,以及遇事后斤斤计较,因为新年即将开始工作,这天就与人争吵和斤斤计较,显然新年的开头就有些不顺。

大年初六要送穷鬼,为何要特意选在初六这天送穷鬼?

应该是大年初五送穷,也称破穷日。

初五就要破五,破也就是破其禁忌的意思,因为过年期间,很多人要把自己的祖先请回来过年,还有各路神仙也下到人间接受香火,面对自己的祖先,各路神仙,我们有各种禁忌,比如说话,吃饭。

行为等等都有禁忌,到破五这天,各路神仙也要回天庭供职,自己的祖先也要各尽其职,所以,人间也就该放开行事啦,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各归其位啦,要进入新的一年的开始啦。

破五这天是五路财神的生日,五路就是;东西南北中这五路财神,民间这一天也叫迎财神日,五路财神的生日这天,财神们就有特权在这一天下来接受人间香火,所以这天谁要是在这天迎财神,请财神,供财神,一般都会比较灵验的,还有很多朋友选这天开业也是非常吉利的,因为这天是迎财神日,这天开业是不受任何神煞干涉的,可以说是百无禁忌的开业,而且还是个招财日,希望这个财神日给每一个朋友送来一年的吉祥如意。

破五,也是送穷日,也就是把过去的穷气,穷鬼给送走,方法也就是把家里的过年留下的垃圾等没用的东西,清理一下给送出大门,然后放炮,炸其穷气,迎财神,送穷神,是民间人们向往新年美好生活的一些民俗,虽然是民俗他也会有一些道理,所以希望朋友们这一天求有所得,给我们带来吉利,祥和的运气。

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

这一天也称“破五”节,也就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都要恢复到节前的状态了。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请回来过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挂祖宗牌位,烧香上供,意为请祖宗过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

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过年过完了,所以,这一天要烧香,烧纸钱,恭送祖宗。

由于初五日肩负着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重任,所以这一天非常重要也就不奇怪了。

这许多的讲究综合起来,就形成风俗——要摆宴席,要放鞭炮,要吃象征“元宝”的饺子。

送穷鬼是什么习俗 送穷鬼是哪一天

传说上古高阳氏之子生活潦倒,正月里穿一身破衣烂裤惨死在巷外。

人们将烂衣服扔到墙外以祭之,称为“送穷鬼”。

各地送穷的日子不同,但都是在正月新春进行。

广州民俗: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

洛阳风俗:腊月三十送穷鬼。

也有在正月初六"送穷",求顺扔穷鬼。

送鬼时,在晚十时左右,地点三叉路口。

送祭品如糖果、豆干、面线、鸡蛋都可以。

祭品放下,烧三炷香后致祝祈告,烧银纸祭品,弃地不收回。

正月晦日是正月的最后一天,人们在这一天要送穷鬼,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好富恶贫是人之常情,我国古代一直流传着晦日送穷的习俗就是这一人情的反映。

根据记载,民间在正月的最后一天(即晦日)要送走穷鬼。

具体做法是把屋子里的破败之物收拾干净,然后送到野外焚烧,同时还要焚香叩头,内心祈求贫穷离去、富贵到来。

其实,贫穷不是送走的,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的。

民间流行这一习俗,反映老百姓摆脱贫穷的愿望。

这种愿望自古已然。

然而,送穷为什么会在正月晦日这一天呢?这与一个传说有关。

上古时期,身为“五帝”之一的高辛氏有一个儿子,不喜欢吃好食物,始终穿着破衣裳,被人称为“穷子”。

后来,穷子死于正月晦日,而人们常常用破衣和残羹冷炙来祭祀他,号为“祭穷”或“送穷”。

由于穷子与“穷”之间的联系,后来,“送穷”就演变为送走贫穷的习俗,并且习俗的内容也随之改变了。

人们不再为穷子献上祭品,而是焚烧破败之物,以巫术的方式送走穷鬼,表达希望自己过上好日子的愿望。

这个愿望是如此普遍而强烈,以至于晦日送穷在民间始终非常流行。

在我国,关于送穷的日期,有几种说法:一说是以正月晦日为送穷日。

唐韩愈《送穷文》李翘注:“予尝见《文宗备问》云:‘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为穷子’。

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却穷子。

'” 一说是以正月二十九为送穷日。

《岁时广记·月晦》引《图经》:“池阳风俗,以正月二十九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

” 一说是以正月初六为送穷日。

《岁时广记·人日》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

”为此,在我国北京,现在仍保留有正月初六送穷鬼的风俗。

总结:《送穷文》是韩愈写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春的一篇散文。

主人公认为自己被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个穷鬼缠身,一生困顿。

因此主人公决心要把五个穷鬼送走,不料穷鬼告诉他,他们忠心耿耿地跟着他,虽然让他不合于世,但却能帮助他获得百世千秋的英名。

韩愈写“送穷”,实则是“留穷”。